按时间归档:2019年11月
-
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是什么意思?
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,出自《老子·道德经·第六十四章》。意思是“走一千里路,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”。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,从点滴的小事做起,逐步进行的。再艰难的事情,只要坚持不懈的行…
-
“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”是什么意思?
“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”,意思是“仇敌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”。指敌对双方相逢时格外愤怒的样子 反义词如:“恩人相见,分外眼青”,形容恩人见面,格外亲热。指双方相逢时格外亲切的样子。
-
“静如处子,动如脱兔”是什么意思?
“静如处子,动如脱兔”,意思是“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,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样快”。出自孙武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是故始如处女,敌人开户;后如脱兔,敌不及拒。”比喻军队未行动时就…
-
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”是什么意思?
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”,出自《老子》。意思是“天道公平,作恶就要受到惩罚,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,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”。比如某个贪官或者做了违法的人,平日里人模狗样的,背地里大肆…
-
“平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”是什么意思?
“平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”,原意“为年老信佛,以求保佑,有临渴掘井之意”。后因平时无准备而事急仓促张罗。佛教以大慈大悲、普渡众生为怀,虽是有罪而平时不烧香的人,只要他虔诚忏悔,止恶…
-
“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”是什么意思?
“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”,出自老子的《道德经》。比喻相邻的两个国家彼此可以望见,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,各自吃自己的国家丰富的食物,穿自己的衣服,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,直到老…
-
“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”是什么意思?
“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”,意思是“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,珍惜将来的岁月,还为时不晚“。(1)东隅:指日出处,表示早年。(2)桑榆:指日落处,表示晚年。类似的意思还有:1…
-
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”是什么意思?
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”, 出自《论语·微子》。意思是“不参加劳动,不能辨别五谷”。形容脱离生产劳动,缺乏生产知识。(1)四体:指人的两手两脚。(2)五谷:通常指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。…
-
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是什么意思?
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“,出自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。意思是“不进老虎窝,怎能捉到小老虎”。比喻不经历艰险,就不能取得成功。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。 东汉时,匈奴经常侵扰汉朝…
-
“鲁班门前弄大斧”是什么意思?
“鲁班门前弄大斧”,意思是”在鲁班的门前舞弄大斧,自不量力“。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。鲁班,战国时期鲁国人。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,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。谁敢在鲁班门…